秦晋之好的成语故事


秦晋之好

拼音qín jìn zhī hǎo

基本解释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出处元 乔梦符《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秦晋之好的典故

我国在春秋时期,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共河上下,大江南北,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互相征伐,争夺霸权,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彼此之间,时而联合,时而对抗,甚至发生战争。

当时的秦国地处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区,晋国地处今天的山西南部,是两个相邻的强国。两国既相争夺,又相利用。在那个时期,两个诸侯国或者两个大家族通婚联姻是表示友好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婚姻是带有政治性质的。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为成语。但仅指两家结亲,不一定包含什么政治内容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秦晋之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发综指示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长江后浪推前浪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逸游自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尾生之信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费尽心机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斗唇合舌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杀鸡取卵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空费词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爱才如渴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