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Forbidden


nginx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
首页 > 古诗词 > 李涉的诗 > 润州听暮角

润州听暮角

[唐代]: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润州听暮角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

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注释

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

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11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2

润州听暮角创作背景

  唐文宗(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时,李涉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贬谪途中。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此题恰成补充,说明此诗是羁旅水途之作。

润州听暮角鉴赏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李涉简介

唐代·李涉的简介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李涉共有诗(113篇)

猜你喜欢

游青城山

杨可弼

我笑羊叔子,岘首矜一生。

又怪谢阿客,伐山觅峥嵘。

归义云松禅师敕封郎官寄赠

明代于慎行

如何尘外侣,亦受世间名。佛果修无漏,官阶号不更。

紫衣宫锦制,丹诰法音迎。为问酬恩地,朝朝梵诵声。

送慧上人之九顿岭 其七 赠刘元善

刘崧

故人东去维扬日,学士亲题送别诗。一代风流嗟已矣,十年漂泊更何之。

久传大府承簪笔,犹滞沧江理钓丝。寂寞旧游临汝曲,秋风雕鹗起遐思。

石榴

方广德

涂林疏树自离离,入眼红肤总不遗。若为连珠过沈约,何来新筑伴潘尼。

金房半坼珠骈落,霜叶平翻玉并欹。还记葡萄槎上种,折来那不称同时。

读元勇雪溪先生墓铭

宋代赵孟坚

二祖霜台有烈声,传家文宪见先生。

刚而不折松筠寿,贫弗滥求冰玉清。

谒仇山村墓迢和张仲举诗韵

元代凌云翰

敬吊先生落照中,纸烟销尽酒樽空。牛羊上垄无人管,岂为当时面发红。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