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Forbidden


nginx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
首页 > 古诗词 > 李颀的诗 > 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雪晴送王宁

[唐代]:李颀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é)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少室雪晴送王宁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少室山峰三十六,其中几峰更特别。

一峰晴朗阳光照,一峰皑皑铺白雪。

隔城遥望半山上,处处青松连青松。

余辉斜照景色美,妙不可言趣无穷。

白云几缕有还无,山光变化难形容。

王宁与我兴致高,赏玩幽境忘启程。

北风呼啸声凄厉,吹在身上透骨冷。

浮桥依依惜别时,紧勒辔头马不行。

不忍离别频回首,含情眺望南山岭。

注释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王宁:生卒事迹不详。

少室众峰:《河南通志·山川上·河南府》:“少室山,在登封县西十七里,一名季室,见《山海经注》,一名负黍山,有负黍城在其南。周围方百里,上有三十六峰。”

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少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玉寨山1500多米,为嵩山最高峰。别:格外不同。

见:同“现”。

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隔城:有城郭阻隔。

峨峨:盛多貌。

过景:落日余辉。

不可道:妙不可言。

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

行人:指王宁。

幽境:清幽的胜境。

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参考资料:

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45-47

2、[唐]李颀著.李颀集校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9:101-102

少室雪晴送王宁创作背景

  此首五言古诗,写少室山雪后初晴,诗人送友王宁远行时所作。

参考资料:

1、麻守中,张军主编.历代旅游诗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31-33

少室雪晴送王宁鉴赏

隔城半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开头两句,勾勒出少室峰众多,晴不同的总的景象。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少室有三十六峰,形态各异,有“九顶莲砦”,有“旗、鼓、剑、印、钟”五峰,还有被誉为嵩八景之一的“少室晴”。但是诗人不是写少室峰各种奇异的形态,而是写少室诸峰后的奇姿丽容,后的少室众峰并不完全相同,有一些峰和其他峰有明显的区别。“一峰晴见一峰”,后初晴,少室诸峰,有的因冬日晴暖,阳光照射而积溶化,现出了青翠秀美的本来面貌,也有的峰因阳光不足,依然被白覆盖,在日光映照下,红装素裹,更加绮丽多姿。诗人写后少室众峰,能从大处着笔,写出众峰同中之异,别具特色。

  第三,四句是对第二句的展开,以“半青松”写晴峰,以“素色峨峨”应峰,一个“连”字,写出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峰的高峻,在色彩上青白相间,非常素美。

  “隔城半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如果说头两句,诗人好象从高处俯瞰少室诸峰的景,那么这两句诗则换了一个角度,从城中遥望少室诸峰。从城内望,因为有城郭阻隔视线,只能见到的上一半,这半峰上布满了青松,在一片银白的世界里,更显得苍翠挺拔,刚毅顽强;而周围的峦,重重叠叠,尽被白染成素色,青峰白,翠玉交辉,更增添了少室的妩媚。

  第五、六句写晴。后初晴,天空湛蓝,落日斜照,几缕欲尽未尽的白云缠于腰,浮予松上,青、红、蓝、白四色辉映,白云、斜晖,青松、峰动静相衬。同时,半青松,松上自云,云上峰,映落霞,层次鲜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诗题中“少室晴”四个字到此写足,下面写题目的最后三个字。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前四句写少室诸峰后初晴的静态之美,这两句则是写少室诸峰后初晴的动态之美。落日余辉,斜照峰,那夕阳的红光给少室诸峰一座一座地着色,使少室诸峰不断地变换着色彩,一时说不清它的奇妙、绚丽;顶上飘浮着片片白云,峰在云雾缭绕中瞬息万变,生动活泼,婀娜多姿。诗人既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少室诸峰的绝妙奇景,又恰到好处,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

  第七、八句写送别双方为妙不可言,难以形容的美景所吸引,故而留连景致,忘了启程,致使北吹来,才感到寒冷,才注意到时间不早。这两句从侧面供托出“少室晴”之美,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最后两句写他们在夕阳西下,不得不别时,仍然依依不舍,驻浮桥之上,眺望南之景。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切切吹衣冷。惜别浮桥驻时,举头试望南岭。”后初晴的少室,虽然幽静秀美,引人玩赏,但是送别友人心情抑郁,北切切,寒气逼人,诗人心中一时涌起无限惆怅之情。这两句是全诗的一个转折。少室诸峰,后初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本来应该和友人同赏佳景,但又不得不分别。诗人与王宁浮桥上依依惜别,王宁渐渐走远了,诗人还伫立在桥上,举头试望友人王宁在南岭中的身影。“试望”,恰切地表现出诗人望不到了还在望,希望能多看几眼好友身影的惜别心情。《诗经·邶·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是写送别时伫立远望行人渐去身影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首写景送别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后初晴的少室绮丽多姿,分外妖娆;后四句写送别王宁,依依惜别,无限深情。诗题揭示了全诗内容:有少室,有,有晴,有送,有朋友王宁,各个镜头就围绕“送"的行动展开。诗人写少室的景清新别致,侧重于峰晴景象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以及送别双方的行动,画出了一幅诗味浓醇、峰秀丽银装素裹的晴图,侧面供托出“少室晴”之美,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与王宁之间的深厚友谊

李颀简介

唐代·李颀的简介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共有诗(135篇)

猜你喜欢

送王处士游蜀

唐代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自修姹姹炉中物,
拟作飘飘水上仙。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西溪夜泛 其一

明代孙传庭

浮舟欢赏画楼西,烟树微茫夜欲迷。辟暑堪同河朔饮,游仙漫问武陵溪。

涧泉响逐歌声远,山月光随舞袖低。既醉难倾今夕意,笑余潦倒有新题。

岁末自嘲二首 其二

钱之江

一方丘壑力能专,短杖芒鞋适所便。偶遇畸人足清话,再临明镜各华颠。

忘筌坐悦鳣鲔发,抉目待看陵谷迁。翻笑平生骨相俗,不堪顾影病梅前。

登伯牙琴台见菊花

黄节

英雄心事托琴中,独访孤台过断虹。满地夕阳号朔雁,隔帘人影瘦西风。

秋花晚节多迟暮,古调今弹有异同。不为知音为知志,苍茫山水月湖东。

阅见一十首 其三

金朝边元鼎

凤纸衔封玉镜台,绣鸾传记已相猜。倾城笑脸千金样,莫对閒人一例开。

狄梁公祠次匏庵韵

明代王鏊

歌中妩媚亦诚豪,覆体何人脱御袍。鍊石有方天可补,檿弧无验鬼空号。

参苓入笼还为用,稂莠当阶不受薅。南望河阳如在眼,青山无限白云高。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